
家乡的风俗作文【精】
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,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,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,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、自己能明白的语言,向开展的、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、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。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家乡的风俗作文1照我们xx的老规矩啊,春节就得吃蛋卷。听奶奶说,蛋卷一圏一圈的,寓意着团团圆圆。蛋卷金黄诱人,单看它那样,就够你咽好几口唾沫了。
奶奶带着我到街上买蛋卷的食材。一上街,喧闹声响彻云宵,一群人挤在卖鸡蛋和猪肉的摊边,一边挥手一边叫嚷:“老板,给我来二十个鸡蛋!”或是“老板娘,给我砍三斤猪肉”我们差不多等了两个小时,才买到鸡蛋,猪肉和糯米,谁让今天全村的人家里都做蛋卷呢。
回到家,我洗好手,撸起袖子,准备大干一场。我将买好的鸡蛋清点了一番,共有六十个,奶奶说要把这些鸡蛋全都做成蛋皮,我瞪大眼睛深吸一口气心想:这么多,能做得完吗?开始打鸡蛋了,奶奶边打鸡蛋边给我说起来了蛋卷的由来:“很久以前,村子里有一个喜欢吃金子的怪物,大年三十的时候它都会来抢金子吃,如果吃不到,它就会把整个村子掀翻!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,将鸡蛋肉加在一起,做成金币的颜色形状,把它喂给怪物吃,这下子村庄和金钱就都保住了。”
故事讲完了,该做蛋皮了,将蛋液倒入油锅里,小火等个三十秒,蛋液成形后铲出锅再把它晾凉,一片金黄色的蛋 ……此处隐藏12216个字……教,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,元宵张灯,渐成风气,由此逐渐成为元宵节。在上海,元宵节的形式多种多样,这是一个辞旧迎新,阖家团圆的日子,有吃汤圆,猜灯谜,踩高跷,闹花灯的传统。但我独爱那一碗汤圆,甜甜的,黏黏的,入口回味无穷,汤圆,团圆,寓意着一家人幸福美满。
正月十五,大街上的店铺开的很早,汤圆店的招牌古色古香,和着那飘出来的香甜味道,再加上店家那软软的叫卖声,让人止不住驻足不前。脾性懒散的,顺带捎回家一些,为这元宵节也增加了些许餐桌上的温暖。有黑芝麻的、有豆沙的、有肉馅儿的,还有酒酿圆子的,一种圆圆的食品妙就妙在只有口齿留香的那一刻,你才知道哪一种味道在里面。
而我所兴奋的是,每次都能与外婆一起亲手包汤圆。外婆先用糯米粉和水一和,就成了汤圆的皮,再揉成一块块的小球,擀成薄皮,捏成小碗状,在里面包上黑芝麻馅儿,豆沙馅儿,接着把口封上,搓成一个小圆球,一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包好了。我们学着外婆包汤圆,看起来容易,包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。有的搓成一个椭圆形,有的凹凸不平,还有的做到一半,馅儿漏了出来,总是包不好。但这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汤圆在我们手中成了型,我们可以尝到自己亲手包制的汤圆。
外婆先在锅中倒入白开水,等水煮开,把我们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。只见那圆滚滚的汤圆在沸水中滚来滚去,就像一个个雪球,真诱人啊!等汤圆煮熟了,外婆用把一个个汤圆舀到我们的碗里,我闻了闻,有股淡淡的清香。轻轻咬下去,黑芝麻馅儿从汤圆皮中滑到我嘴里,甜甜腻腻的感觉,让人觉得元宵节的灯火璀璨中多了几多温和。
这就是我的家乡别具风格的节日,那软软的汤圆回味悠长,家乡的风俗多的是人情味,多的是那软软的甜香,圆圆的,暖暖的,它像一方的景致,长久地生长在家乡的土地上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