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精选端午节的作文锦集八篇
在平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里,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,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。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8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端午节的作文 篇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,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,时光荏苒,如白驹过隙,转眼间端午节就要到了。现在,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端午节带给我的记忆吧。
印象一:包粽子
记得在小时候,每逢端午节,妈妈总会给我包粽子。而我这只小馋猫最爱吃妈妈做的红枣粽子。她总是先将糯米清洗干净后在水中浸泡3个小时,然后将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沥干,之后将枣子用温水泡好去籽剪成黄豆大的颗粒,然后将其与滤干水的糯米搅拌均匀,母亲会用纤细的手指将粽叶折成漏斗状,将做好的馅料慢慢放进去,最后用细细的粽绳将填满馅料的粽叶紧紧的绑扎起来,这样红枣粽子就完成了。每到这时,我总急切催妈妈烧水煮粽子。妈妈的粽子,不但外形好看,而且吃时打开粽叶,粽香喷鼻,入口油而不腻,糯而不粘,咸甜适中,香嫩鲜美,让人吃了还想吃。这便是粽子在我童年时给我留下的深刻记忆。
印象二:吃屈连馍
姥姥的屈连馍可谓是人间的珍品,有着各种的形状,屈连馍最主要的形状是圆环状的,外圈有一圈齿轮状的掐花,造型挺别致也很漂亮,因为屈连馍是圆环状的,所以小孩子可以把屈连馍像手镯一样戴在手腕上。姥姥做屈连馍的技艺也是十分厉害,姥姥和面时会加入一些调料 ……此处隐藏3550个字……贴五福、挂艾草等。说起这包粽子来,我跟它还有段不解之缘哩。
端节的前一天,妈妈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粽子叶、江米、蜜枣以及马莲浸泡在水里,我对此十分不解,便问妈妈:“妈,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泡在水里,现取现用不是更好吗?”妈妈说:“如果不把这些东西泡软,粽子叶是脆的,用的时候一包就碎了,所以要把它们全部泡软。等这些原料都变得软乎了,才能包粽子”。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第二天,我又去厨房看那浸泡在水里包粽子的原料,果不其然,跟妈妈说得一个样。经过一夜的浸泡,粽子叶都变软了,闻着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叶的清香味,不像刚买来时那么干巴巴的了。我兴高采烈,迫不及待的想要包粽子,妈妈自然是不答应,但也经不住我的死缠烂打,终于同意了。于是,我忙前忙后,帮妈妈把原料摆放到桌上。“妈,怎么包粽子?”“先把粽子叶围成一个V字形,放入一颗蜜枣,然后灌入江米,再放两颗蜜枣,将粽子叶双双折回再用马莲将其捆好,一个粽子就完成了。”妈妈边说边示范着,眨眼功夫已将一个粽子包好。再看我,目瞪口呆,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。“看啥呢?赶快包。”我这才从观看中回过神来,手忙脚乱包起粽子来……
一小时过去了,我一个也没包完。再看看妈妈的战绩,已有二十六个粽子了,妈妈看到了我这面的桌子一片狼藉,除了几片破损的粽叶还有到处散落的米粒,于是我被“红牌罚下场”。唉,我只好悻悻地离开了饭桌。但最后,我还是吃上了粽子。那粽子的香、糯、绵滑,怎是个爽字能形容的啊!嘿嘿,古有“无功不受禄”,今有我“无功也受禄”,或许也真像妈妈给我的那句名言——全天下的粽子都不够你祸害的。我大概真的不是包粽子的料吧!以后还是帮妈妈吃吧。
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。因为我包的不止是粽子,还包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啊!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