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关于重阳节的作文1300字汇总七篇
在日常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,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。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1300字7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重阳节的作文1300字 篇1重阳节的起源,最早可以推到汉初。据说,在皇宫中,每年九月九日,都要佩茱萸,食蓬饵、饮菊花酒,以求长寿;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,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,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。
古代,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,所以重阳节又叫"登高节"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。唐人登高诗很多,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;杜甫的七律《登高》,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。登高所到之处,没有划一的规定,一般是登高山、登高塔。还有吃"重阳糕"的习俗。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,像座宝塔,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,以符合重阳(羊)之义。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,并点蜡烛灯。这大概是用"点灯"、"吃糕"代替"登高",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。
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,起源于陶渊明。陶渊明以隐居出名,以诗出名,以酒出名,也以爱菊出名;后人效之,遂有重阳赏菊之俗。旧时士大夫,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,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。北宋京师开封,重阳赏菊很盛行,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。清代以后,赏菊之俗尤为昌盛,且不限于九月九日,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。
我所在的城市——上海, ……此处隐藏9889个字……一直由我的父亲来完成的。那时候,父亲还在河津粮站上班,剃头就凑星期天或节假日父亲在家的日子。
到了深秋或初冬,中午的太阳暖融融的照着,母亲在一只洗脸盆里倒好了热水放在凳子上,父亲把毛巾打上肥皂蘸着热水,给爷爷一遍遍的搓洗头发,等发根洗软了剃起来才不会感觉到疼痛。
小时候的我总是很好奇的在一边观看,然后,可以帮着父亲把一条毛巾拽紧,父亲把剃刀在毛巾上一正一反“嚓、嚓”的锫几下,然后就开始给爷爷剃头刮胡子。剃头后的爷爷清清爽爽、干干净净,总是露出很满意很赞许的笑容。
后来,我也学了理发开了理发店,在家里,婆婆剪头发不用说就是我包了。隔一段时间我上娘家去,还要为母亲剪剪头发,有时候还帮母亲把白发染成黑发。父亲有把老式手工推子,他不愿麻烦我,不要我为他理发,总是对着镜子自己推前面,母亲帮她他推后面,推成光头了事。我曾送给父亲一个电推剪,父亲坚辞不要,说他的推子还能用,舍不得丢掉,也就只好随他了。
戏曲里有“杀狗”、“墙头记”等劝人要孝顺老人的戏剧,教育意义非常大。我们村虽小,孝顺的人却很普遍,有在外工作为照顾卧床老人请假日夜守在身边的儿子,有六七年如一日为老人换洗衣裳一勺一勺喂老人吃饭的媳妇,他们为村里人做出了敬老孝老的榜样,也赢得了大家的称赞
家有一老如有一宝,老年人人生阅历广,经验丰富,能把世事看穿看透,可以指点年轻人少走弯路。
老人就像是一年四季里的秋天,是一个收获的季节,是一个黄金季节,也正是人生路到达了一个最辉煌最圆满的状态,是值得庆贺的。老人如红叶,释放出了自己最绚烂夺目的色彩,老人似金菊,淡淡的幽香惹人醉。
水有源树有根,做人不能忘了根本,要想做个成功的人,必须先从孝顺老人做起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