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端午趣事作文合集7篇
在平日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里,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,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,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、自己能明白的语言,向开展的、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、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,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趣事作文7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端午趣事作文 篇1端午节快要到了,王老师给我们组织了学包粽子的活动,地点是董孙伊奶奶的家里。
这不,王老师带着我们十多个人来到了董孙伊奶奶家,一走进家门,奶奶已经给我们包好了许多粽子,热情的奶奶先让我们品尝粽子,吃饱了再学,同学们一哄而上,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,里面有蜜枣,甜甜的,不过最重要的是奶奶辛苦的味道。开始学包粽子啰!只见奶奶先端来一盆事先浸泡好的糯米,然后拿来一块雪白的东西,王老师告诉我们是碱水,接着奶奶把碱水用刀削进米里,用手搅一搅,咦?真奇怪,糯米渐渐变成黄色了,然后又把碱水削少许放在事先洗干净的箬叶上搅一搅,又接着拿出箬叶卷一下,形成圆锥形,再抓一把米放进去,放米也是一门技术噢!不能放多,也不能放少,紧接着塞一个蜜枣进去,最后围着这个圆锥形绕几圈,用一根细箬叶打两个结,粽子就做成了,看着奶奶娴熟的动作,嘿!挺简单的嘛,可是不做不知道,一做吓一跳,我卷来卷去圆锥形总是卷不好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卷好,然后放好米,可正当我得意忘形时,米又从箬叶的底部缝隙里“溜”了出来,我又手忙脚乱地把它拉紧,塞了个蜜枣,包好, ……此处隐藏2529个字……太多,像个“大肚将军”;第三名是我的弟弟;我,毫无疑问的输了。
我把端午节的由来讲过之后,妈妈认为我讲的不够全面,算我勉强过关。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,拿着粽子就开始吃,边吃边说以后家里要多一些这样的比赛才好更有趣。
这就是我们家在端午节发生的趣事。
端午趣事作文 篇7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,大家都讨论端午节要干什么,有人说:“我回去要吃奶奶包的棕子。”有人说:“我要去看赛龙舟,吃五黄。”还有人说:“我要回家做香囊,还要去旅行……”我们中午都在猜想,这周的班队课一定和端午有关。
果然不出大家所料,下午的班队活动是端午节,主持人走上台,向大家介绍端午节。端午节历史悠久,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,端午节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天中节等等。端午的由来是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跳入江中,百姓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,就学会了包棕子,把棕子扔进江中喂食鱼儿,鱼虾吃饱了之后,不要去啃咬屈原的身体,因此人们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吃棕子,以此来纪念屈原。
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,比如:挂艾草,做香囊,吃五黄,赛龙舟等,关于吃五黄里的雄黄酒还有个故事呢!以前,人们用雄黄酒在头上写个王字,希望孩子不受蛇虫的伤害,还可以驱妖辟邪。
介绍完知识,主持人还为大家表演了一个小品,李祈伽演班长,叶若灵表演琵琶,胡哿和田程丹表演小提琴,金展锐和朱峻熙表演街舞,他们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,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。小品过后是叶若灵妈妈教我们做纸棕子,纸棕子看着简单做着难,越着急就越做不好,最终我还是以失败告终。
时间过得飞快,班队课一眨眼就结束了,这节班队课让我获益良多,回到家,一阵香味飘来,原来是奶奶包的美味大肉棕。端午节真是一个又好玩又美味的节日啊!